医学救援

现场评估危重病人
作者:中医救援协会    时间:2011-04-21

1)    基本认知

  在日常生活或突发事件中,遇到的危重病者,有的人,外表看来并不引人注目,但病情却十分严重,倾刻间会危及生命。有的人,乍一看血流满面呻吟呼号,但可能只是局部某处头皮出血,仅因为头部血管丰富,并不严重。怎样才能正确识别危重病情呢?

  判断正处在垂危中的生命情况,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生命最重要的体征的变化。这既是基础知识,又是十分重要重要的实践指南。如果轻重不分,主次不明,就会耽误真正危重的病人。

2)    垂危病人的几个标准

  判断垂危病人可根据意识、瞳孔、呼吸、心跳及总体情况等五个方面。

  (1)正常人或一般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如果病人的意识已丧失,尤其是突然间意识丧失或昏倒在地,应该认为病情已处于急危重症之列,需要尽快救护。遇到此种情况,“第一目击者”应先大声呼唤2~3次,通常是:“喂,你怎么了!”美国近些年来约定俗成的呼叫格式是:“Are you OK?”或者“Are you all right?”。现已有普及到其他国家之势。无论平时遇到外宾尤在奥运会期间遇到此种情况,可按此进行。大声呼唤2~3次,如无任何反应,说明病人已陷入昏迷或垂危状态。

  如呼唤无反应,此时还可采取轻轻推动病人2~3下,当然不能推动伤患处。如无任何反应,也可说明病人已处于昏迷或垂危状态。所以,在“大声呼唤2~3次,轻轻推动2—3下,”如无反应者,属于应尽快呼救之列。

  (2)瞳孔

  两眼的瞳孔俗称瞳仁,正常时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能迅速缩小。

  当病人已陷入垂危状态,或脑部受伤严重,脑组织出血时,或发生某些急性中毒等情况时,两侧瞳孔会不一样大,可能缩小或放大;用电筒光线刺激,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当病人的瞳孔逐渐放大、固定不动、对光反射迟缓、消失时,病人陷于濒死或已死亡状态。

  (3)呼吸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征象。婴儿降临人间的第一次哭声,表示该生命的第一次呼吸,此后,呼吸与生命相伴终生。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为15~18次。垂危病人呼吸多变快、变浅、不规则。当病人陷入垂危或濒死状态,呼吸变缓慢,不规则,直到呼吸停止。

  对于一些意外事故或病人发生严重呕吐等情况时,有时呼吸本身还不至于发生严重障碍,但可因病人的体位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使呼吸停止,所以,在检查判断此项同时,应注意呼吸道是否畅通,有无被痰涕、呕吐物甚至假牙坠落阻塞。

  一般观察病人胸部的起伏情况,可以得知他还有无呼吸。在呼吸运动已很微弱,有时不易见到胸部明显的起伏时,可以用一丝纤维、薄纸片、草叶等放其鼻孔前,看这些物件是否会随呼吸飘动,以资判定有无呼吸。

  (4)心跳

  心跳是生命存在的征象,它与呼吸一样伴随人的终生。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90次。当严重的心律失常(又称心律不齐、心律紊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大失血、休克,以及其他危重疾病患者处于垂危状态时,心脏跳动多不规则。

  常见的频繁的“早搏”(又称早跳,即期前收缩),若每分钟早跳超过十次以上,这时摸脉搏时感到脉细而弱、不规则。若频繁的早搏突然消失,病人口唇出现紫绀,意识丧失,则多说明心脏已陷入严重危险阶段,即心室纤维性颤动(室性纤颤)。如病人脉搏十分缓慢,每分钟仅四十几次,随之更慢,迅速陷入昏迷,倒地,脉搏消失,常预示发生严重的传导阻滞、阿一斯氏综合症。

  检查心跳的方法:家庭中如备有听诊器当然较理想,检查也比较准确。现实生活中,大多习惯采用摸病人手腕部桡动脉即“摸脉”,或颈部两侧的颈动脉,来判知心跳情况。有时病人心跳微弱,血压下降,以及出现其他种种情况,脉搏摸不清楚,尤其当怀疑病人出现严重情况已无心跳时,救护人员可以用耳朵贴其左胸部(左乳头)处,倾听有无心跳。

  (5) 总体情况

  所谓总体情况,就是指当我们见到危重病人时的“第一印象”,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检查与观察。病人垂危时,常表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嘴唇、指甲处有紫绀(表明缺氧)等。在意外事故突发现场,还要观察病人有无严重创伤,有无活动性大出血,环境中有无特殊的气体在继续作用于病人,有无化学物品或其他危害因素在继续危害机体等等。

  综上所述,识别垂危病人应注意上述五个方面要点,然后迅速地予以考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性意见。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在家中或现场,病人的多种垂危表现常常使我们措手不及,似乎无法判断,但只要抓住上述要点,临场不慌,进行正确检查,心中有数,那些主要的危象,是不会被漏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