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医学救援论坛

会长贺词
作者:中医救援协会    时间:2019-05-25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将才华奉献于急救事业中

李宗浩

五月的北京,红红火火。我们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当年的发起人,现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会长王发强和我,在京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总书记同时语重心长地说道,科技人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聆听着李克强总理关于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论述,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大家无不心潮澎湃、群情激奋。

七月的南京,中山陵绿树成荫,青翠欲滴。第14届中国•国际救援医学论坛就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氛围下,厚重的历史脉络的环境里举行了。我谨代表论坛组委会,向来自包括港澳台全国各地近千名的同行们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远道而来的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的专家学者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论坛创立于2003年“非典”后的十月,一批从事急救、灾害救援领域里的医学专家,在国务院及卫生部领导的支持下,发起创立了“中国•国际现代救援医学论坛”。首届论坛反响热烈十分成功,因此决定此后每年举行一次,旨在建立一个结合国际重大灾害医学救援态势,适合国情的国际性学术平台,以持续探讨当代中国常态下国家、区域、城市、社区急救体系建设和国内外在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应对处置,以及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

每届论坛,我们请近年来国内外灾害突发事件处置的专家做学术报告,即亲力亲为者;请在医学救援学术上有影响的学者发表演讲。这些年,先后请了在国际医学救援领域里享有盛名、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如美国两次海湾战争急救界的领导人勃克拉教授(Frederick M. Burkle),美国急救协会(EMS)主席帕比教授(Paul E. Pepe),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彼得•沙法心肺复苏、灾害医学研究中心领导人、沙法生前得力助手尼古拉斯•保策教授(Nicholas G. Bircher),世界急救灾害医学会主席、加拿大普尔教授(Paul Farrell),日本地震灾害救援医学专家、我国汶川地震来华帮助我们的日本救援队长森野一真教授(Kazuma Morino),国际SOS全球医务总监雷哈姆医学博士(Pascal Rey Herme),德国大十字勋章获得者、全德空中救援总部(DRF)创立者斯泰戈尔先生(Steiger)和他的儿子小斯泰戈尔先生,以及主持编著为全球急救医学界使用的《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CPR & ECC)的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派出首席专家和培训部主任参会……

2013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中国灾害救援医学》(全书三卷400余万字)的出版发行,是当今全球灾害医学救援领域里重要的著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不仅是时代的见证,也显示了我国医学救援专家们的聪明智慧和对世界的贡献。同样的是,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的中国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对外称谓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集地震、工程救援、医学急救于一体综合支持下的医学救援,由中国地震局、解放军某工程部队和武警总医院相关人员组成。成立至今已参加了包括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等23批次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2009年经联合国测评后授予“国际重型救援队”,这是我国第一支、亚洲第二支的队伍。它是符合当代灾害特征科学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技术融合下的现代救援的创新模式和成功实践,是中华现代科技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我们既要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虚心向他国学习精神,更不能漠视甚至忽视我国自己的科学创新和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

十三年来,论坛坚持广纳百川、学术民主、自由讨论、科学真言。学术报告绝不翻来覆去地炒冷饭,虚头巴脑地说空话,连篇累牍地做忽悠,更不允许弄虚作假。我们做到了这些应该做到的基本原则。13届论坛形成的优良学风并带动了医学救援行业、学术的进步和科学普及的开展,人和人群的智慧和能力有大小,我们尽了心、出了力,我和我的同事们颇感欣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在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2006年7月诞生。杂志创刊后也为每届论坛的优秀论文及时发表提供了平台,多在第一时间刊登了同行们在第一现场进行救援的科学心得。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到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重大的王家岭矿难等是发表最快、质量很高的科学论文。这些作者,都是我们论坛的重要参与者。我们的同行,身体力行地把医学救援的实践与理论,用心血与才智,写在我国自己主办的杂志上,写在祖国灾害救援的现场上,我作为杂志的总编和连续担任了14届论坛主席,深感光荣与骄傲,感谢同行们的支持与重托。我们在共同开创医学救援的行业与学术。论坛14年来提出的创建中国医学救援事业,全球救援一体化,创新、建设现代医学救援队和基地,为了明天的纪念,建立陆海空立体救援等标帜性理念,推出共识与指南、规范与标准等,无不一一在践行实现,无不凝集诸位心血。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论坛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医学救援专家,而在此间成立的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也在发展,现在协会已经成功换届,一批中青年专家已成为协会的骨干,协会专门成立了青年科学家工作委员会,以使他们更好地茁壮成长。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医学救援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迈向科学强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能大有作为,必须要大有作为。各位同仁,朋友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才华奉献于急救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