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心

培训动态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肺复苏、空中急救工作汇报会会议纪要
作者:中医救援协会    时间:2019-12-08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肺复苏空中急救工作汇报会会议纪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急救中心,2019.12.4)

 

一、会议基本情况

2019年12月4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急救中心会议室召开“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肺复苏、空中急救工作汇报会”。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莉莉,医疗资源处丁雯;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处长刘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吴慧,协会工作人员华颂文,朱媛;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副秘书长宿继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空中急救分会副会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院长刘兆祺,副院长袁力,副院长王梅,急救培训中心主任张晓梅;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空中急救分会副会长、“999”急诊抢救中心副院长田振彪,科研处主任魏建民;心肺复苏特邀专家、北京电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韩文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员等。

会议由刘兆祺院长,吴慧主任主持。


二、会议程序与发言

(一)全体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中央电视台和机场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凤凰展翅 逐梦蓝天》,该片向大家展示了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关怀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完成预定的建设任务,顺利投入运营,充分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二)会议听取了袁力副院长作的题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应急救护工作汇报》的报告。

(三)会议听取了张晓梅主任作的题为《民航应急救护培训机构工作的实施及设想》的报告。

(四)会议听取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关于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开展空中医疗急救及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工作汇报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协会依据《关于委托开展空中医疗急救及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函(国卫医资源便函﹝2018﹞305号)》、《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解读》文件,自2018年底开展了空中急救及心肺复苏培训,截止2019年11月底,举办4次航空医疗救护培训班,参训人员197人;举办3次心肺复苏师资培训班,参训人员190人。与此同时,举办了若干个小型研讨会,《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也配合加强了相关文章的发表刊登。

汇报认为,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协会举办的几期航空医疗救护培训和心肺复苏培训的举办较为顺利、成功,培训内容、效果获得肯定,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1. 航空医疗救护培训

部分试点医疗机构未能认真履行试点任务。从参加培训的学员来源分析,试点医疗机构派出人员占比不到50%,而非试点医疗机构却涌现出积极的态度,部分非试点医疗机构如武汉亚心医院、云贵地区的几家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在接受培训后尽快展开了航空医疗救护相关工作。而部分试点医疗机构存在推诿参加培训,要求由卫健委和民航局联合发文才能参加等。

社会培训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情况。自民航发「2019」17号文件发布以来,出现部分通航机构、医疗机构以此文为由而自办培训,时间安排不一、内容设置不一、师资质量不一、课程收费不一、质控形式不一、发证名目不一,部分培训为挤压成本使用“单发”直升机在城市区域教学,干扰了正规培训的开展。部分机构反应培训费用较高而上机时间较短,与之相反,花重金赴国外学习的情况屡见不鲜。

2. 心肺复苏培

近期发生的多起公共场合心脏猝死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加强心肺复苏心脏除颤的普及、开展规范培训,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需,是建设健康中国的要求所需。但目前社会上所谓的“心肺复苏培训”乱象丛生,表现在:一是打着美国心脏协会(AHA)课程的旗号,以“获得出国签证优先、申请绿卡优先”等名义,占领中国市场,高价收费、低质授课;二是仍然有一些不科学的内容在扩展,如“腹部提压式心肺复苏”,借机同时兜售十数万元的所谓“腹部提压器”,并且在某些基层医疗机构进入临床应用,形成医疗安全的严重隐患。

改进意见如下。

一是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费用。 缩短航空医疗救护培训和心肺复苏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将部分理论课程转移到线上学习,减少理论授课,加强现场实操,保证上机飞行训练课时,总体而言内容不减。预计培训时间将减少2天,培训费用将下降1/3左右。

是尽快完成《航空医疗救护教材》。 教材是航空医疗救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是统一航空医疗救护标准、抓好人才培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医政医管局及协会高度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过将近二年的编著,较广泛征求意见和几期培训班使用情况反馈,《航空医疗救护教材(试行)》现已基本完善,拟于2020年二月底审定后,交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依据《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技术规范》标准,借鉴国际成熟科技和公认的Utstein标准编制,拟于2020年二月底出版规范统一的心肺复苏技术培训教材。

三是拍摄心肺复苏短片。 依据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函,拍摄心肺复苏公益短片并上报审核。

四是建立急救培训、科研、教学基地。 协会支持建立北京“999”空地结合试点基地,建立武汉急救中心太子湖空地急救站,建立军民融合的急救科研、教学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第二、第三医学中心)以及基层急救培训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五是与全球复苏联盟(GRA)对接。 我国接近14亿的人口体量,是开展心肺复苏工作的最佳实践区域,人民群众的需求又可反哺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五)魏建民主任,韩文勇主任分别就空中急救、心肺复苏的培训工作作了补充汇报。魏建民主任表示,“999”将积极推进空地结合急救工作的建设;韩文勇主任表示,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电力部门就建立了急救规范标准,1963年拍摄了以复苏为主要内容的急救科教片。

(六)宿继承副秘书长表示:机场协会在民航局飞标司领导下,紧紧围绕航空医疗救护这个行业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培训任务,以贯彻落实民航局今年刚出台的国标,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我国机场医疗救护、设施设备、培训工作和技术装备发展不平衡,各位专家继续推动、帮助和指导;机场协会将积极参与推动航空救援事业,希望两家协会在卫健委、民航局领导下,为国家医疗救护发展发挥我们社团组织的作用;建议把医疗救援工作系统化排序一下,把系统完善起来,把标准完善起来;现在社会上做航空医学救援工作的机构比较多,热衷于这项工作的社会民间团体也比较多,我们作为国家级、中字头协会,在参与这项工作中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多发声,多在社会树立我们的形象,引领社会民间的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同步进行。

(七)刘瑶处长表示:从民航局层面上,我们按照职责,对机场应急救护工作进行管理,对机场协会应急救护专业委员会有关工作进行指导,也委托机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开展面向全行业的救护培训工作,希望和卫健委、航协、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等共同把我们航空医学工作做好;交通部领导非常关注民航,民航机场、航空器上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应该是最先进最到位的,希望在卫健委领导下做一些示范性、试点性的工作,在航空救援、机场应急救护、公共培训等很多领域发声,民航局飞标司将给予大家足够的支持。

(八)李宗浩会长发言:

    心肺复苏、空中急救工作非常重要,协会接受医政医管局委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培训、推广和实践,同时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抓紧教材出版。2000年初我参与国际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审定和发布会议,现在美国心脏协会(AHA)在中国推广,商业化很严重。我国要加快心肺复苏、空中急救权威教材的出版、发行和应用。

第二,针对空中急救培训,我们将根据反馈的各方意见,压缩临床部分内容,重点放在实操上,减少理论课,加强上机实践,这样可以减少培训时间,费用也尽可能降低。我们坚持试点地区使用双发直升机、培训期间为学员买保险,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三,按照医政医管局的委托,我们要与民航部门合作,拍摄好心肺复苏短片。

第四,我国心肺复苏自21世纪以来,没有进入国际主流。在心肺复苏问题上,我也和科协进行了汇报,我们要争取国际话语权,制定标准,一定要建立我国统一登记制度。现今国际心肺复苏话语权主要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全球复苏联盟(GRA)掌握,国际标准的制定,如心脏按压深度参照欧美人体格指标。为加强中国话语权,推动我国心肺复苏学术研究的进步,制定更适合我国国情和中国人生理状况的心肺复苏规范,我会成立了中国复苏联盟(CRA),将与GRA对接,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九)王莉莉副处长总结发言:

心肺复苏和空中急救这两项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适逢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9日下午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委托协会开展的心肺复苏、空中急救试点工作可以说是已经做到了前面。

国家卫健委和民航局在共同发布试点文件的时候界定了航空医疗救护的应用范围,即有应急事件的时候我们处理应急事件,空中急救;没有应急事件的时候我们就做空中转运,而且空中转运未来一定是一个持续的、蓬勃的、更大的范围的需求。而试点开展不到一年,就迎来了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航空医疗救护工作进一步开展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推广,无论是情怀还是职责所在,都是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

关于这两项工作国家卫健委明年的计划:空中急救方面,将会考虑以新的形式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心肺复苏方面,不仅是心肺复苏,关于急救领域很多的措施、手段都要建立标准、规范等文件,今年将发布一系列包括心肺复苏、院前院内急救措施的行业内的规范性文件。心肺复苏推广工作包括两块:一块是技术指标,一块是培训体系。健康中国为培训体系提出了明确的指标,国家卫健委拟与红会对接,建立我们国家完整的培训体系,已经列入我们明年急救工作的计划范围内。

我们的行业、学会、协会要形成我们国家自成体系的、非常成熟的评价体系,有能拿得出手,非常完整,在一定范围能推行开,也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情况的标准、规范。我们要先让这个声音出去,让更多的领域来认可这个规范的、最适合我们国人的标准,同时行政上给予助力。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2019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