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大会专区

往期回顾

2013年中国·国际第11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胜利召开
作者:中医救援协会    时间:2013-05-14

    

(主会场一角)

(与会主要嘉宾)

(论坛主席李宗浩教授致论坛主席词)

(王发强少将、郑静晨院士主持论坛开幕并宣读论坛主旨)

(国家卫计委应急办李正懋处长代表国家卫计委致辞并做大会主题报告)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教授向论坛致辞)

(德阳市市委书记刘宏葆同志向大会致辞)

(德国灾害医学会斯泰格尔基金会主席斯泰格尔先生向论坛致辞并赠送礼品)
(国际SOS中国区董事John.williams(张薿)先生和以色列MATAT组织莫瑞斯•托伯兹博士分别在主论坛和分会场作学术报告)
 
(2013年中国·国际第11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分会场)
著名学者钱方毅(85岁)教授和侯世科教授分别在主论坛和分会场作专题学术报告

 

                   浴火重生,铸造救援

             ——中国·国际第11届现代救援论坛在四川德阳召开

 

      2013年5月12日,时值汶川抗震救灾五周年、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武警卫生部、国际SOS总部、四川省卫生厅、广西医科大学、德阳市人民政府、德阳市卫生局协办,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社、四川德阳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国·国际第11届现代救援论坛在四川省德阳市,与“汉旺论坛—2013全球防灾、减灾国际会议”在各自的基础学术背景下同步举行,共同构成了完善的“防灾、救灾”理念与理论架构实践体系。来自全国急救急诊、灾害医学救援工作的专家学者5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研讨汶川、芦山地震现场救援的经验教训,分析评估灾害救援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构筑现代救援医学理论,从而提升我国应对重大灾害时的医学救援能力,“关爱生命,科学有序”开展救援。

      来自国家卫计委、国务院应急办、四川省卫生厅、成都军区卫生部、四川武警总队、德阳市委市政府、国家行政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武警后勤学院、汉旺论坛、联合国灾害救援处、国际SOS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专家出席了论坛的开幕式、致辞,对坚持了11年的救援医学论坛的举办,和每届论坛均有与时俱进、切合当年国内外医学救援的明确的主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讨论对我国医学救援事业的创建发展和学术进步、国际交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副会长王发强少将主持。协会副会长、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院士发表了“浴火重生,锻造救援”的主旨词。他指出,在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德阳,在绵竹,在汉旺,在“2:28”大钟停摆地方,我们举办论坛研讨总结五年来汶川地震救援的经验教训,实践理论,具有更深的科学、人文价值。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论坛主席李宗浩教授作了“浴火重生,铸造救援—从唐山、汶川、雅安走来:汶川抗震救灾五周年纪念·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现代救援医学论坛学术凝练”的主席词。他对我国医学救援工作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对学科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展望,并对举办论坛的宗旨再次重申:我们的救援医学论坛,不是“时尚”,不是“空谈”,不是“追星”,不是“攀比”,是在对重大突发事件真实历史的纪念回顾,是在科学离心机沉淀下对救援的悉心观察,是在现场急救后送到医院救治全过程的研讨,是在大量资料搜集梳理后认真判读下的理性思考,是专家学者们迸发出智慧火花和真知灼见的表述。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教授作为四川省卫生行政首长和专家,他亲历了汶川大地震和最近芦山地震,组织指挥和身体力行于现场。他致词,对学术论坛在灾区举行表示赞赏,对救援医学这门新兴学科十分重视,他更与专家们合作著述的由省人民医院代小舟副院长的“汶川与芦山地震救援进展”的学术报告得到论坛的高度赞扬。专家们认为这是一篇在浴火实践中提炼的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汇集了四川广大医务、管理人员的科学共识和理论创新。海军总医院钱阳明院长当年曾率队在绵阳奋战72天,武警后勤学院附院侯世科院长曾率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转战在汉旺镇,他们的演讲沉淀了五年前的历史时刻,更用近年来救援进展对学术做了提升。军事医学科学院徐卸古副院长高水平的军队医学救援的报告,其他专家对最近4.20芦山救援的学术报告一级不少演讲者以救援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对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医学救援工作的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及医院展开等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以后的救援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一些专家对我国常态下城市(区域)内急救体系建设运行以及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组织处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国际急危重症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我国香港特区杨世谦救护总长,国际医学救援界对本届论坛也表示高度关注,包括联合国救灾处、以色列急救组织纷纷派出了主要负责人参加此论坛,对我国政府和我们灾害医学救援工作人员在防灾、救灾工作上的努力和成绩和论坛的积极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及肯定。同时就全球救灾行动、欧洲灾害医学救援、德国空中急救、创伤救治的最新进展及急救服务在常态和突发事件救援的现状与进展等内容做了学术演讲。如德国灾害医学会会长道莫拉教授就地震挤压伤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著名的德国斯泰戈尔基金会名誉主席斯泰戈尔博士专程赶来赴会,并向论坛主席李宗浩教授表达了德国医学救援界的敬意并表达了与中国建立空中急救的愿望。

      本届论坛还对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论坛共收到论文360余篇,编成近30万字的《2013中国·国际第11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会刊》,对其中优秀的论文收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陆续刊出。

      本届论坛同步进行了《中国灾害救援医学》样书揭幕仪式。《中国灾害救援医学》400万字,分上(基础综合卷)、中(临床医学卷)、下(军队救援)三卷。是一部系统介绍现代灾害救援医学理论、组织管理和专业知识技术的大型专业著作。以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加以科学阐述,同时对临床医学救治、军队参加救援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全书由实践到理论,从国内到国外,资料详实,内容丰富,紧随国际救援医学的进展,密切联系我国实际,突出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系统反应了现代灾害救援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本届论坛首次提出了第三支力量--城市社区保护公众生命健康的医学救援观念。同时,论坛还从伦理、业务、学术、学风、学术研究、公众普及等方面对我国的医学救援工作人员发起了倡议,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实践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论坛学术报告、研讨结束后,还组织专家参观了绵竹、汉旺镇的灾区遗址,和德阳现在的建设发展感受当年8.0级大地震的严重破坏,和今日“浴火重生”的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