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救援

创伤止血法
作者:中医救援协会    时间:2014-06-30

创伤止血法

1)  创伤出血的基本认识

创伤一般多会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管损伤,会引起大出血,如果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可能使伤员出血过多危及生命。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大约每公斤体重占60~80毫升血液。骨髓、淋巴是人体造血“工厂”。

失血的速度和数量,是影响伤病员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一般创伤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大。在短时间内失血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就会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严重症状。失血超过总量的40%~50%就有生命危险。及时止血,可以挽救伤病员的生命。所以,遇到有创伤出血尤其是大出血的伤病员,首先要在现场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的急救处理。

2)  出血的种类

创伤出血以外出血为多见,即可见到破裂血管流出的血液,引人注目。内出血是人体受到创伤,出血在体内,不易引起注意,但后果同样严重。

a)         外出血

人体当受到外伤出血时,依身体血管的种类通常分成3种,可根据出血的情况和血液的颜色来判断。

①动脉出血

由于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出血随心脏跳动的频率从伤口向外喷射(在大的动脉出血时),或一股一股地冒出。血液呈鲜红色,流血不止,故常使人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出血,容易引起生命危险。

②静脉出血

血液徐缓均匀外流,呈紫色。如大静脉出血,往往受到呼吸运动而继续,吸气时流出较缓,呼气叶流出较快。静脉出血的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③毛细血管出血

出血毛细血管是很微小的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流出,血液是红色的,多能自己凝固止血,故危险性小。

另外,根据出血部位不同,还有皮下出血,外出血和内出血之分。

皮下出血多见于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不久自愈。外出血多见外伤引起,血液从伤口流出,能够看见。

b)        内出血

  内出血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腔内,从外表看不见,只能根据伤员的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内出血对伤员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必须密切注意。

3)  失血症状

  无论是外出血还是内出血,在较短时间内,失血量较多情况下,伤病人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迫、心慌气短,一般情况迅速恶化。

  检查时,可发现血压降低以至测不到,心跳快速而微弱,脉搏细快以至摸不到。

4)  现场止血方法

a)         加压包扎止血

本法是最常用的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此法是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衣物、三角巾等作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压包扎,来增强压力达到止血目的。

直接压法

检查伤口是否有异物,若无,将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一定厚度的软垫覆盖在伤口上(超过伤口面积),直接施加压力或用三角巾、绷带加压包扎。如果敷料已被血液沾湿,可在上面加上另一块敷料继续施压,切勿更换原有的敷料。

间接压法

如果遇到伤口有不能够移去的异物、剪刀、玻璃碎片等扎入身体致外伤出血时,可保留异物,在伤口四周施加压力,置大量敷料或环形垫于异物周围固定,然后用绷带、三角巾加压包扎止血。

当用垫直接放在伤口上,要注意垫子的清洁、消毒,以免引起创面感染。压力必须是持续的,不可时松时紧,以免不能达到止血功效。

b)        指压止血

用手指压在伤口出血之上的主要动脉部位,使得血管被压闭住,以阻断血流。此法适用于出血量大,有血管损伤的伤员。救护人员要熟悉各个部位血管出血的压点,施加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钟,时间不宜过久,仅是短时急救的止血,尽可能保持患处举高,减慢流血速度。

肱动脉压迫点——上臂出血

肱动脉位于上臂中段内侧,位置较深,在肘窝位表浅。前臂出血,在肘窝处摸到肱动脉搏动后,用手指压迫止血。

伤口在肘部,压迫上臂中段内侧肱动脉。

桡尺动脉压迫点——腕、手掌、手背出血

桡、尺动脉在腕部掌面两侧。腕及手出血时,要同时按桡、尺两条动脉方可止血。

手指动脉压迫点——手指出血

指端出血时,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的血管达到止血。

股动脉压迫点——下肢(大腿)出血

股动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搏动性强,大腿出血时找到股动脉(在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最好),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松,用大拇指压住股动脉之压点,用力向后压。为增强压力,另一手之拇指可重压于上。

掴动脉压迫点——小腿出血

在掴窝中部摸到动脉搏动后,拇指向掴窝深部压迫。用于小腿以下严重出血。

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压迫点——足背出血

在内踝后内侧(踝关节下侧)、足背(第一、二趾间)跳动的地方用手指紧紧压住即可。

c)         止血带止血

虽有上述多种止血方法,对四肢大出血如断肢、大血管损伤的急救,必要时,可用止血带止血。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用了止血带后,完全阻断了受伤肢体的血流,如果结扎时间过长,受伤肢体容易发生坏死。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采用止血带。不得已采用时,要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以1~2分钟为宜。

止血带要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或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上臂上三分之一处,禁止扎在中段,避免损伤桡神经。下肢扎于大腿的中部。

上止血带前,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回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先用软的敷料或衣服、毛巾等垫好。

近年来,国内外已生产新型的效果好、对软组织损伤小的止血带,故应选择备用。

橡皮止血带。在垫好衬垫后,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拿止血带一头,右手拉紧止血带缠绕肢体两圈,然后将未端交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压紧。止血带的松紧要适当,以使出血停止为度。不然,过紧会使皮肤、神经、血管损伤;过松则达不到止血的目的。上止血带后,要做明显的标记,在转运交接时一见到伤员,就知道他在何处用了止血带,标记上要写明上止血带的时间,以免忘记定时放松造成肢体缺血过久而坏死。

表带式止血带。这是一种新型的似表带式新颖的止血带,其弹性、效果较好。

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对受严重挤压伤的肢体,禁止使用止血带。

伤口远端肢体严重缺血时,不以能使用止血带。

用止血带后,远端肢体如发生青紫、苍白或继续出血,应立即压迫住伤口,松开止血带,经3~5分钟后,重新将止血带结好,并标记好时间。

每40~5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如果出血停止,就不必再结扎。如仍然出血,可压迫住伤口,过3~5分钟再结扎好。

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存,应在伤口近心端紧靠伤口结止血带,不必放松,直到手术截肢。

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

止血带的解除。将伤员送进医院,待作好清创手术准备时,才能解除止血带。在解除之前,先给伤员输液,同时作好输血准备,以防止发生止血带休克、酸中毒或出血等意外事故。

d)        填塞止血

外伤时,有时伤口存在大的空隙,这时要用棉垫、消毒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将空隙压实,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关于内出血的止血方法,在现场十分困难,应尽早送医院处理。有条件的,应予输入有关液体然后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