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救援

公共场所的险情及恐怖袭击事件
作者:中医救援协会    时间:2014-06-30

公共场所的险情及恐怖袭击事件

1) 对公共场所险情及恐怖袭击事件的认知

  公共场所险情是指该场所(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的场所、厅堂)内举行众多人群参与的活动,人员被劫持或因火灾、爆炸、秩序混乱、拥挤等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

  险情的发生可以是人为的恐怖袭击,如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音乐会,发生的七百多名观众、100多名演职人员被50多名恐怖分子劫持。在俄罗斯特种部队的解救下,以及被劫持人质的配合,获得了成功。险情的发生也可能因为秩序混乱造成拥挤,典型的事件多见于场馆出入口过少,过小,突然间的众多人群蜂拥夺路致踩踏事件造成伤亡。恐怖分子纵火、爆炸、袭击或制造谣言蛊惑人心等均可造成建筑物破坏倒塌,或人群心理状态不安动荡。所以,公共场所险情除了自然因素及非恐怖活动所致外,如恐怖活动制造,则又与公共场所险情互为因果。

2)  正确应对险情

  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公共场所出现险情,威胁人群的生命安全时,无论是该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公众,均应予沉着镇静,按应急预案处理。

  我国现在对作为主办大型活动的组织者,均有明确要求,事先对此活动的地域、安全设施、进出口通道、疏散路线,以及参加活动人数、区域分布等有详细了解,并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预案切实可行,有相应的一系列的措施保障。所以,组织者根据当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中相应、相等级部分,在场公众应该“服从命令听指挥”,切不可自作主张,不要盲目乱跑及采取自认为正确的措施,听从现场指挥者的各项安排。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忧患意识、法制观念、以及公民的道德规范。这样,在紧急情况下尤其一旦有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破坏建筑、蛊惑欺骗、制造事端时,恐怖分子难以得到不明真相可盲从群众的响应,难以达到目的。对不属于恐怖活动的混乱拥挤场面,如比赛场地骚乱,人心浮动,则应协助组织者们维持秩序,安定人心,不去参与争抢出口,选择安全地点停留,注意保护身边老弱妇幼,更体现有道德、有教养、有爱心、有知识的素质,度过难关。